中国于本周初公布了2020年后气候行动承诺,这也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国家气候承诺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重申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排放峰值,并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为实现第二项目标,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发电产能必须达到800至1000吉瓦,这一规模接近美国当前发电总装机。在上述承诺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碳强度、森林、适应性等其他目标。

China Non-Fossil Capacity Growth, with Estimated Additions by 2030

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整体上受到各方欢迎,将有力推动全球达成新的气候协议。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美国等各方都应抓住机遇,在今年进一步采取行动,争取更多去碳化行动带来的收益。中国新气候目标存在以下亮点与不足:

提出新的碳强度和森林碳储量目标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两个新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比2005年减少60%至65%;森林碳储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中国之前已提出到2020年将碳强度减少40%至45%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基本符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达峰的情景。这一目标表明,中国将努力使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同时,有分析表明中国有可能以更低的碳强度在更早的时间达峰。我们应将中国、欧盟和美国等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视为减排水平的起点而非天花板。

中国的森林目标是在去年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化》中提出的,但这是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出现。这个目标尤为积极:增加森林蓄积量45亿立方米意味着森林覆盖面积将增加5000万至1亿公顷(1.24至2.47亿英亩),相当于英国面积的二到四倍。这一规模的森林可创造碳汇约1吉吨,相当于热带森林砍伐停止一整年或减少7.7亿道路车辆。

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林地覆盖面积增加了4900万公顷(1.21亿英亩)。在15年内重新造林5000万至1亿公顷是一项巨大工程,必须加大在农村的工作力度。此外,为确保重新造林的可持续效果,中国必须重点完善造林规划,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而不是简单发展种植和单种栽培。

提供实施计划的重要信息

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详细阐述了实现减排和适应性目标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大多已纳入国家规划性文件,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再次重申,表明中国充分重视并为实现承诺制定了全面计划。

重点政策包括:

  • 扩大排放交易等交叉政策,完善排放核算体系;
  • 限制煤炭消耗,努力实现提高风能、太阳能发电产能和天然气占比的目标;
  • 控制钢铁、化学品等重点部门排放,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低排放强度产业;
  • 遏制建筑和交通排放。随着中国加大控制工业排放,遏制建筑和交通排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 遏制农业产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工业产生的氢氟烃类等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
  • 增强整体气候韧性,重点关注水资源、城市规划、公共健康、减灾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尽管这些政策中可衡量的目标较为有限(尤其是2020年后),但该承诺表明中国将认真采取行动,建立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面框架,并在已有巨大进展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这将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实现甚至超额完成目标的信心。

透明度进展有限

国家自主贡献的透明度对于理解各方承诺如何影响全球排放、强化国家间的信任和问责,以及追踪进展至关重要。对中国这样的排放大国,这问题又尤为关键。

世界资源研究所根据“采取气候行动利马呼吁”(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提出“开放文件倡议”(Open Book Initiative),为各国提交透明国家自主贡献提供了指南。根据这一框架,中国以下两方面做法值得称赞:

  • 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年份及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森林碳储量等关键指标;
  • 提供重要的政策实施细节计划。

然而,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包括:

  • 阐明当前到2030年所有温室气体类型的排放预期及二氧化碳预计峰值水平。虽然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信息,但考虑到中国排放对于全球的重要影响,有必要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
  • 阐明排放峰值目标的范围和覆盖面。中国未说明二氧化碳的峰值目标是否包含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海运燃料及水泥业等非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因素不能忽视。2013年中国水泥业排放了近1吉吨二氧化碳,超过了德国全国的总排放量。
  • 讨论公平性和雄心水平。各国应对其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公平性和雄心水平进行评价。例如,可通过人均排放量、与照常情景对比的排放变化等指标加以说明。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及这一问题,但却没有深入说明。详细阐述该问题有利于激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其他排放大国采取行动。

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发布的信息表明中国已经积极考虑上述问题,如能将该讨论提升至国际层面将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和信任。

展望未来

随着中国提交国家自定贡献,提交2020年后的气候行动的国家的排放量已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一半。目前距离国际新气候协议的最终谈判只有短短五个月时间。中国已经正式承诺建设低碳未来,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在中国的激励下向同样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