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任何国家都不如中国重要;而在中国,任何地方都不如蓬勃发展的城市重要。很多中国大城市承诺提前达峰,这对中国2030年左右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的国家目标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我最近到访了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与这里的同事们一道,联合北京、成都、青岛及其他城市的伙伴开展合作,推进既能减排又能改善民众生活的解决方案。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参加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成果发布会。此次会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主办,旨在汇报项目成果并对合作伙伴及资助中国、印度和巴西项目工作的卡特彼勒基金会表示感谢。

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高校和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提供了战略指导。会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桢、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其华发表了主旨演讲。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博士介绍了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的项目工作,包括各项研究及帮助中国城市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工具。

 

WRI China Director Lailai Li; Sun Zhe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ommission; Caterpillar Inc. Vice President Chen Qihua, and Lawrence MacDonald. Photo by Fei Ye/WRI
WRI China Director Lailai Li; Sun Zhe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Reform Commission; Caterpillar Inc. Vice President Chen Qihua, and Lawrence MacDonald. Photo by Fei Ye/WRI

过去数年来,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积极努力帮助中国城市减少排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

坚持并落实低碳发展路径。五年前,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刚刚启动时,许多中国城市领导者认为发展必然导致排放升高。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介绍例证,说明发展能够创造就业并使城市更加宜居。也许正是了解到城市减排与经济发展可以兼得,中国政府将减排列入了年初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此后,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工具和分析研究帮助城市不断前进。

将污泥转变为能源。污泥向能源转换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中国对该技术的潜力却知之甚少。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发展这项处理方式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和水污染,同时生产有机堆肥和压缩天然气,并节约资金。该项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水项目负责人钟丽锦领导,被评为2015年世界资源研究所十大成果之一。2015年有四个城市开始建立或计划建立污泥能源转换系统。此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这一理念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其他中国城市效仿。

为收取拥堵费开辟途径。拥堵费(即对进入限制区域的车辆收取的费用)可以减少车流,扩大自行车、公交车等其他交通出行的道路空间,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并减少排放。在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的支持下,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共同开展民意调查,并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电视专题节目,基于调查结果介绍推广拥堵费理念,拓宽了公众公开讨论拥堵费政策的途径。

这些项目及在中国开展的其他项目均体现了世界资源研究所推动全球变革的模式。首先,我们开展研究,理解问题,并找出实际解决方案;然后,与合作伙伴共同测试实际效果;最后,与其他各方共同推广理念,帮助全球各地的决策者因地制宜地利用解决方案。基于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政策建议,中国政府计划建立首个绿色认证交易系统,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这正是该模式的例证。

在短短五年内,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传播了上述理念,推动了全球变革。同时,随着这一项目的开展,世界资源研究所也面临着更多需求。拥有1400万人口的成都市与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紧密合作,制定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包括规划修建5个污泥能源转换工厂。在五年项目收官会上,官员和学者纷纷发言,提出了共同请求,希望世界资源研究所在未来提供更加详细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