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下午 北京,世界资源研究所组织并召开了促进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启动暨研讨会,分别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奠定了彼此合作关系的同时与来自多方的30余位专家和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Scaling Up Overseas Renewable Energy Pilots Kick-off Meeting and Workshop group photo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方莉博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对于促进全球疫情后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气候变化的发生概率要比疫情更高,风险也更大,全球疫后重启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良好的时机,改善能源结构,避免高碳能源投资的锁定效应。生态环境部提出要以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促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清洁能源投资也是污染源头防治,数字化又为其推广使用带来新的机遇。从国际上看,“一带一路“是联合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可再生能源投资能够协助各国实现其温室气体减排自主承诺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投资,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内外双循环,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首席代表雷红鹏致辞时强调,人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全球各地对能源转型的重视正在加强,对绿色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大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对于提升当地百姓福祉、促进经济绿色复苏和全球低碳转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Fang Li and Zhou Guomei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周国梅表示:绿色要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需要相关的机构、智库、研究院、高校、相关部委联动起来,构建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加强政策对话,制定绿色标准,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推动技术创新与共享。

Fang Li and Sze Ping LO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总干事卢思骋指出: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国际绿色复苏的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更具环境韧性,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国,有能力发挥产业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在推动全球低碳转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李霞处长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带的现状和战略构思。她认为,如果中国的对外能源投资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未来投资国和东道国都能大幅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马尼西-巴布纳,世界资源研究所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代表总部见证此次重要签署仪式时分享:“一带一路”倡议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后疫情时代更是如此。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投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能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和全球的气候风险,我们需要的是即刻行动。

Scaling Up Overseas Renewable Energy Pilots Kick-off Meeting and Workshop group photo

活动下半时段,与会专家就如何在相关的政府间合作框架下促进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如何通过金融领域的合规与创新来支持项目落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以下建议:

  1. 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项目进程中,生态环境部应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境外投资项目环境问题的申诉机制;联合发改委、商务部等决策部门和金融机构,设立“一带一路”绿色项目清单,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考评体系;将环境保护问题与减贫挂钩,增大项目落地的可能性。
  2. 搭建沟通平台,增强相关部委、金融机构、企业等内外部的交流,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制定总体战略并明确分工。
  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对接。充分考虑东道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政策、以及环保法规,识别典型应用场景开展示范,探索最佳实践。具备商业化条件的项目可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相关方“圆桌”沟通机制促进项目开发融资及落地;目前不具备商业化条件的项目,可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区域的合作机制和平台,结合扶贫、国际援助等渠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目标倡议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及推进。
  4. 参考丹麦、德国等国家多年前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与投入,以及欧美国家在东道国开展项目的模式,例如绿色知识产权的评价机制和产业化的推动机制,借鉴相关经验。
  5. 金融机构的绿色化对于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境外投资项目和社会风险管理机制为切入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金融机构内部绿色化的转型。

以上专家还有: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翟桂英副主任、李霞处长、唐艳冬处长、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能源转型项目王伟康主任、国际金融论坛唐丁丁联合秘书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王泺所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合作中心严秉忠主任、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际部饶建业主任助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执行李丹秘书长、北京包容性发展研究所沈一扬所长、能源基金会总裁办公室钟丽锦主任、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杨富强高级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南南合作与伙伴关系处专家张琰。

在全球范围内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巴黎协定》预定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作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风电和光伏产业分别拥有全球40%和70%的产业链资源;在光伏行业,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组件再到下游电站投资开发能力的国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国际合作潜力巨大。将绿色发展和高质量的环境管理纳入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的决策计划和投资计划,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