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升温1.5℃和2℃的区别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资源研究所通过数据可视化产品分享研究和分析成果,请点击产品链接了解具体信息。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表明,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具有重要意义。
6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全球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之间最高级别的气候对话,峰会旨在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从城市层面落实国家气候承诺。在第一届中美气候峰会上,中国有十一个省市加入“率先达峰城市联盟”,预计在本届峰会上将有更多的城市响应这一号召。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单元。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团队制作“城市达峰知多少”信息图,帮你解读城市碳排放达峰四大关键问题:
为什么要达峰?
什么是达峰?
有人说,小汽车意味着自由;有人说,公共交通最应优先;还有人说,自行车道实在太少。每天的城市交通,究竟是如何烦扰我们的梦?我们能否用数据,给出有关人们在城市出行的清晰逻辑?
世界资源研究所与澎湃新闻、“一览众山小”微信公众号(SustainableCity)等机构和媒体合作,对城市交通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就市民日常出行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我们致力于用图形化、数字化的方式,帮助市民更清晰地理解交通问题背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挑战,同时更直观地了解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石油化工行业(简称“石化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能源的生产大户。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措施不断深入,石化行业作为主要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之一,在节能减排领域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尤其针对即将建立的全国性碳市场,各石化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明晰主要排放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路径。
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上,196个国家达成《巴黎协定》,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历史性转折点,将推动世界迈向零碳、具有气候韧性、繁荣和公平的未来。虽然协定本身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却将清晰地指引我们向真正的全球解决方案前进。
巴黎气候大会的成果实现了开幕日的承诺。开幕当天,15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齐聚巴黎,承诺采取气候行动并达成可行协议。同日,20个国家和27名私营部门代表宣布成立数十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基金并承诺增加研发投资,极大地鼓舞了谈判的士气,也为广泛领域取得更多气候行动进展奠定了基础。
到2050年,如何能在推动经济发展并减少环境压力的同时,为90多亿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这是世界在今后40年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掌握高超的平衡技巧,同时满足三大需求。
平衡三大需求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世界已走上危险之路。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全球无所不在。如不能大幅减排,全球气温将比工业革命前上升4摄氏度,全球各地都将遭受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他气候影响的威胁。
不过,现在改变还来得及。IPCC发现不突破全球“碳预算” 在技术上和实际操作中都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从而避免气候变化引发的更严重的灾害。减排也会产生诸多协同效应,例如可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对各国的影响、遏制大气污染等。
全球气候学家早已达成共识:全球正在变暖,其主要成因来源于人类活动。我们现在所生活星球的温度比它过去11000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要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确认了全球“碳预算”——即在有机会避免气候变化的危险影响的前提下,全球仍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而按目前状况,全球会在30年内将剩余预算耗尽。
这里将介绍超支碳预算带来的影响,以及将排放控制在预算之内可以采取的行动。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京ICP备17010457号